至今仍有外地人學著濱海腔調(diào):“我親媽賣唉,我家拖拉機把張大奶家的老母雞壓死啦!”來調(diào)侃濱海人雞機語音分不清。“山芋干子插粥緊兜,一吃幾大馬提子(黑窯碗的別稱)”用來嘲諷濱海人窮得沒米飯吃等等。如今已今非昔比。作為我這個土生土長的濱海人,年輕時隨父母到鹽城工作直至退休已四十余年,鄉(xiāng)愁讓我沒少去老家,并與老家的親友頻繁交往,也能從骨子里讀懂如今的老家濱海,讀懂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父老鄉(xiāng)親。我對家鄉(xiāng)濱海及老家的父老鄉(xiāng)親有著如下三點深刻印象:
一是濱海人很大方。濱海與鹽城南部縣區(qū)尤其是蘇錫常地區(qū)的縣區(qū)相比經(jīng)濟肯定要差,但濱海大人小孩,只要見到家里來了客人,都熱情有加。小老爹(家鄉(xiāng)濱海對小孩子的稱呼)只要看到家里來了客人,都會特別熱情地對你說“你儂不走,我到田里去喊姨丹(方言爸爸的稱乎)燒飯給你儂吃”。反正不管你到那家做客,家家都會把好煙、好酒、好菜拿出來招待你,毫不吝嗇。喝酒巴不得把你灌得爛醉如泥才算好客。我六七歲時,到隔壁的尚莊大隊于廣蘭大姑奶家走親戚,那時大姑奶家里人口多,經(jīng)濟條件差,但當她看到娘家來人那高興勁兒不用說了,她把家里最好東西燒給我吃,當我正吃得津津有味時,一不留神,大姑奶就會從你耳邊“嗖”的一下飛過一鍋鏟子“米告糝子飯”,生怕你吃不飽。
二是濱海人很真誠。濱海人都沒啥心眼子,說話喜歡直來直去,就像“嘴里吐洋釘——釘是釘,鉚是鉚”。我老婆有一親戚叫江瑞春,一次到他家,正逢柿子成熟季節(jié),他為我摘了好多好多柿子,并答應來年柿子成熟季節(jié),一定留點給我。哪知第二年我把這件事早就忘得一干二凈,到了采柿子的末期時,來了電話,說樹上柿子仍然留著,待我去時,盡管柿子已有干癟,但吃到肚里卻仍讓我甜到了心里。
三是濱海人很仗義。只要你說是濱海人,無論在家鄉(xiāng)或在外地,即使你與人吵架也會有人為你兩肋插刀,反正一般人不敢惹濱海人。我一汪姓親戚,看到一外地人和濱海人打架,他作為旁觀者,盡管與他沒有半毛錢關系,但他二話不說,直接拔刀相助……當接警民警做筆錄時,怎么也沒弄明白他為什么參與。”
隨著社會的進步,如今的濱海人也比以前富多了,招待客人也不野蠻灌酒了,待人接物也比以前禮貌多了,濱??h城也越建越美了,如果把濱海新縣城搬到西部省份,那簡直可與他們省會城市相媲美。
我是濱海人,天生大嗓門;我是濱海人,走南闖北不怕人;我是濱海人,魂牽夢繞家鄉(xiāng)魂?! 。ㄓ诶麧?/p>